当前位置 > 首页 > 德品资讯 > 企业资讯

苏州德品医疗参编《医院建筑内装修装配式应用与技术标准》

作者:德品医疗 日期:2025-04-28 浏览:20

设计美好医院;深圳市《医院建筑内装修装配式应用与技术标准》编制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

11(1).jpg

▲ 与会人员合影

在医疗需求持续攀升、建筑技术不断迭代的当下,医院建筑内装修的品质与效率成为关键议题。2025年4月17日下午,深圳市《医院建筑内装修装配式应用与技术标准》编制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隆重召开。

1.png

▲ 石媛

本次会议由深圳大学、深圳市医疗卫生专业服务中心、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联合主办,汇聚医疗、建筑、施工等领域的权威专家。苏州德品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核心参编单位受邀参会,总工程师葛秋菊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建议。本次会议由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医养所执行所长石媛主持。

PART 01凝聚共识 
装配式医疗建筑势在必行

会议伊始,深圳市医疗卫生专业服务中心韩艳红主任指出:"传统装修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医院建设需求,装配式技术将推动医疗建筑进入工业化新时代。"她强调,本次标准制定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png
▲ 韩艳红

深圳市工程建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蔡月现场宣读编制组名单,标志着这项开创性工作正式启动。

3.png

▲ 蔡月

在标准编制工作会议上,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令令首先向与会专家详细汇报了前期准备工作情况。她系统介绍了标准编制的整体框架和具体分工,通过详实的数据和清晰的逻辑,向在场专家展示了编制组前期的充分准备。

4.png

▲ 李令令

随后,三位内部评审专家纷纷建言献策。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建筑系统研究分会主任委员张建忠率先发言。他首先肯定了编制组的前期工作,随后着重强调了几个关键问题:"在标准编制过程中,必须明确内装系统与其他专业系统的接口关系,建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同时要重视后期运维管理,建议增加部件编码管理系统。"张建忠的建议直指行业痛点,引发了在场专家的共鸣。

5.png
▲ 张建忠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工程设计管理中心设计总监王子佳从行业发展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特别指出:"医疗建筑内装标准要体现深圳特色,既要形成完整的技术闭环,又要充分考虑医疗空间的特殊性。"为此,他建议采取分级制定的策略,先解决通用空间的标准问题,再逐步完善特殊功能区域的标准。

6.png
▲ 王子佳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副院长沈崇德建议标准范围重点保障通用医疗空间的通用性;形成系列标准,将当前标准作为总则,后续针对具体空间制定专项标准;围绕存量医院改造方向制定标准,推动标准在行业和国家标准层面不断升级,采用总则加细则或逐年完成分册的模式,稳步推进标准建设。

7.png

▲ 沈崇德

在随后的自由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围绕标准适用范围、技术指标等关键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大家各抒己见,既有观点的碰撞,也有共识的达成,现场研讨氛围热烈而富有成效。通过充分讨论,编制组进一步明确了后续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PART 02聚焦医疗空间
推动装配式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4月16日(1).jpg

在标准编制研讨环节,苏州德品医疗葛秋菊基于公司在医疗空间系统化建设领域的丰富实践,提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三大核心建议:

第一,聚焦智能制造技术突破。葛秋菊指出:"当前医疗空间装配式改造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智能化生产技术的精准适配问题。"她建议通过引入数字孪生技术和柔性生产线,实现医疗空间的毫米级精度控制,确保每个功能模块都能完美契合医疗场景的特殊需求。

第二,打造产业协同新生态。"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葛秋菊强调,"我们需要构建'技术研发-产业转化-服务落地'的完整闭环。"她特别分享了德品医疗在长三角地区推动建立的医疗空间装配式产业联盟经验,该模式有效促进了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

第三,完善医疗专项标准体系。针对当前医疗设备接口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葛秋菊提出要建立涵盖设备带、气体管道、智能化系统等23类医疗专项接口的标准体系。"这不仅是功能性的保障,更是医疗安全的底线要求。"她补充道。

"必须明确的是,装配式绝非简单的模块拼接,"葛秋菊在总结时特别强调,"这实质上是通过系统化思维对医疗空间基因的重构。我们正在推动的是一场从'建造'到'智造'的产业革命。"

作为医疗空间系统解决方案领军企业,苏州德品医疗已服务全国1000+医疗机构。此次深度参与标准制定,再次彰显了公司的技术实力与行业担当。未来,德品医疗将持续创新,推动装配式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为建造更安全、高效、人性化的医疗空间贡献力量。

PART 03智慧碰撞
群策群力 亮点纷呈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本原院院长邢立华提出:"要突出医疗空间特殊性,强化设备设施融合,同时满足未来升级需求。"

9.png

▲ 邢立华

深圳华森建筑总建筑师赵强建议:"标准名称应更精准,并邀请医疗专家参与内容细化。"

10.png
▲ 赵强

中建三局深圳公司总工程师王文斌表示:"建议保留部品制造章节,提升质量标准,优化施工体验。"

11.png
▲ 王文斌

中建科工设计院副总建筑师吴双强调:"要推进装配式装修的系统化、模块化设计和信息化应用。"

12.png

▲ 吴双

深圳市医院管理者协会副会长罗国辉提出:"应增加建筑改造技术内容,响应市场需求。"

13.png

▲ 罗国辉

深圳广田集团总工程师徐立指出:"标准要突出医院场景特点,同时衔接深圳装配式评价要求。"

14.png
▲ 徐立

深圳市医疗卫生专业服务中心项目部副部长宋文超补充:"应明确装修系统与医疗设备接口标准,避免二次施工。"

15.png
▲ 宋文超
PART 04行业展望
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

16.png

▲ 韩艳红

会议最后,韩艳红主任部署下一步工作,以解决医院实际运维痛点为切入点,针对门诊大厅、急诊区域、住院病房等高频使用空间制定规范化标准,来提升空间运维效能;在信息化技术应用方面,强调需保持技术中立性,通过兼容多元技术方案,避免技术壁垒。会议最后,她作出总结部署,要求全面梳理专家意见,形成系统的修订方案框架;建立跨部门标准化工作专班,统筹推进标准编制工作;同时着重指出,该标准对医疗建筑产业化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可通过标准化体系构建,推动行业规范化、协同化发展。

400-700-5670(24小时)